![]()
@杭州金融女民工:无论有没有子女,养老院大概率是我们的最终归宿。
我关注的一个短视频博主,那天在聊他妈妈的养老问题。
坐标上海,博主马上 40 岁了,独生子,爸爸已经去世三年,妈妈已经 75 岁,50 岁的时候确诊帕金森,病情主要靠药物控制。
他已婚已育,有一个 10 岁的女儿,两口子目前都是自由职业。家里在上海有若干套房产收租,经济情况良好。他们一直都是跟妈妈分开住的,妈妈住自己的家里,长期请护工照顾。
最近护工又辞职了,因为妈妈随着年龄增大病情也在加剧,照顾的难度不断变大,经常在家里摔跤。于是在征询妈妈的意愿后,他们最后还是选择了养老院,主要考虑照顾的专业度,找的养老院就在他们家旁边,他时不时去看看妈妈。
他给他妈妈找的养老院是双人间,配的是最高等级的护理,护工专业度比较高,我看了下,房间宽敞,环境也很好,一个月的费用是 1 万 3,加上老人自己的生活费用,一个月至少需要 1 万 5。住过去差不多快有一个月了,目前体验良好。
博主总结了一下像他妈妈这种情况,养老的选择无非就三种:
一种是居家由子女照料,但子女要上班、且对子女也会造成巨大的身心压力,长期看得不偿失;
一种是居家请保姆照料,但是好的保姆难找,专业度也不够,请了好几个,经常得换;
一种是住专业的养老院,照顾的专业度最高,环境好,子女经常去养老质量也有保证,但是好的养老院,价格也非常高,需要老人或子女有一定的经济实力。
这个案例我觉得非常具有参考性,同样是 80 后,同样是独生子女,同样是上有老下有小,人家还是自由职业,依然对父母的养老问题力不从心,很难想象,大多数像我们这种要上班、两个孩子、父母退休金低的独生子女,未来面对父母的养老问题,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,会大到什么程度。
还是那句话,各位 80 后 90 后的独生子女们,压力测试还在后面呢,当下我们要做的是,强身健体活得久,好好工作多赚钱多攒钱,随时准备面对疾风吧!
赞(5)